超滤技术中膜污染的控制研究

  • 发布日期:
  • 来源:昌海环保

超滤技术是被环保部门所认可的技术,其应用的过程中相对比较简单,而且能够发挥自身的优势与作用,被广泛的应用到水处理工作当中。在超滤技术中,需要在预处理和超滤膜设备中对膜污染进行联合控制,从而保证稳定的产水通量和跨膜压差,满足生产要求。

1 常用超滤技术预处理中控制膜污染的对策

1.1 混凝控制法

针对水处理进行膜污染控制的过程中,合理的应用混凝技术结合超滤技术,提高除污的效率,使当前水处理中具有一定发展形式的技术。通常这种技术在应用的过程中需要使用无机混凝剂为填料,以及清扫絮凝剂等相关材料,进而能够高效的稳定杂质。然而,若阳离子混凝剂遇到带负电的膜表面时,会发生双电层压缩效应,影响混凝技术的应用效率。

1.2 吸附控制法

在实际膜控制的过程中,应该提高吸附的性能,确保其分散性的特点能够有效的发挥,与此同时还应该重视粉末活性炭吸附剂的应用,进而能够高效的将污垢处理。除此之外,若PH条件允许,粉末活性炭能够在膜表面形成过滤层,从而能够有效的避免污染物接近膜表面,促使超滤技术能够发挥一定的优势与作用。

1.3 生物处理法

在水处理中对膜污染进行控制时,要想提高控制的效率,同时降低其他元素的影响,则需要重视开展生物处理,并应用生物滤池作为处理方案,弥补单独超滤的缺陷。与此同时,不仅会涉及到分离生物处理,同时还能够将吸附剂与混凝剂结合应用到反应器当中,促使除污的效率得到有效的提升。

1.4 氧化控制法

在应用超滤技术进行水处理时,主要是针对臭氧与高锰酸盐和氯应用氧化控制阀法。氧化剂能够有效的控制微生物生长,同时能够优化水处理效果,创设良好的消毒环境。首先,针对臭氧现象,在实际进行水处理时,不同条件会影响臭氧投加的计量以及膜通量。因此,应该开展针对性措施提高膜渗透数量,进而能够有效的降低污染物数量,提高TOC的去除的效率。

2 超滤设备应对膜污染的解决方法

超滤设备以超滤膜集成模块为中心处理单元,配以辅助清洗单元、加药单元和自控系统等,形成自动连续操作的成套超滤设备。待处理水在一定压力下透过超滤膜进行过滤,达到物理分离净化的目的;超滤膜污染后,系统自动在辅助单元的作用下,通过清洗方式快速恢复通量。超滤设备目前应对膜污染的解决方法通常有物理清洗和化学清洗两种方法:

物理清洗通常伴随于水处理的每一个过滤周期,因此,在进行超滤设备设计时,需根据上述清洗方法进行相应的结构设计和参数计算,力求以最经济的能量消耗有效地解决产水周期内的膜污染问题。以中空纤维膜为例,物理清洗主要包括以下几种方式:

(1)气擦洗。这是中空纤维外压膜的一大特点,通过气体振荡膜丝来清除膜丝表面的污染物。

(2)水反洗。用膜产水或更优质的水对膜丝进行反向(即与过滤过程相反)冲洗,用反向透过膜丝的水来冲洗膜丝表面在过滤过程中沉积的污染物。

(3)气水反洗。在膜进行水反洗时,同时通入空气抖动冲刷膜丝的外表面,通过空气和水对膜丝的抖动和冲洗作用,去除膜丝外表面的污染物。

化学清洗并不是贯穿于每一个产水周期,通常应用于若干个产水周期之后,当膜组件的产水通量明显下降,跨膜压差明显增高,此时,需加入适量的化学药剂进行化学清洗。化学清洗可分为日常维护性化学清洗和恢复性化学清洗两种。日常维护性化学清洗可通过两种方式实现:

(1)化学增强反洗在反洗水中加入较低浓度化学药剂,通过反洗和浸泡,将膜表面在过滤过程中形成的污染物清洗下来,最大限度地减少超滤膜污染。

(2)进水加药清洗在进水中加入较低浓度化学药剂,通过循环和浸泡,将膜表面在过滤过程中形成的污染物清洗下来,最大限度地减少超滤膜污染。

恢复性化学清洗,适用于超滤设备长期运行,造成膜污染比较严重的情况。因为此时维护性清洗不足以起到恢复膜组件的通量和降低跨膜压差的作用。恢复性化学清洗一般情况下将单台机组停机,通过配套设计的化学清洗系统进行的化学清洗,采用较高浓度的药剂和较长时间循环浸泡达到理想的清洗效果。

总而言之,在进行水处理的过程中,要想发挥超滤技术的优势与作用,则需要有效的提高膜耐污染的性能,促使其优势与作用能够高效的发挥。不仅如此,针对不同形式的水处理,应该分析并辨别污染物,制定合理的处理对策,使膜污染的现象得到有效的控制,发挥超滤技术的优势,弥补传统水处理技术的不足。除此之外,还需要加大研究力度,促使超滤设备能够使用多种类型膜污染的控制,促进该技术的创新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