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渗透浓水回用工程应用实例

  • 发布日期:
  • 来源:宁波中金石化

介绍了厂区除盐水站反渗透浓水回用的工程案例,该工程采用高效沉淀池-V 型滤池-超滤-反渗透的处理工艺。运行结果表明,该工艺可以有效地处理反渗透浓水,产水电导率平均值达到93 μs·cm-1,COD 平均值达到5 mg·L-1,产水能够达到厂区除盐水站的进水水质要求,回用量达到709 560 m³/a,运行成本约为2.52元/m³。

由于淡水资源的短缺,工业界对节水和节能、污染控制及废水回用的需求日益增加。 反渗透作为一种可用来生产高品质水源的高效脱盐技术,被广泛应用于工业污水深度处理及回用工程。但在制取除盐水的同时,会产生大量反渗透浓水,反渗透浓水具有总溶解性固体(TDS)高、难降解的特点,若不予回收利用,不仅造成水资源的极大浪费,更会对环境造成不利影响。本文介绍了某公司反渗透浓水回收利用处理工艺,该工艺出水能够达到厂区除盐水站的进水水质要求。本案例可为类似项目工艺方案选择和确定提供参考。

1 污水来源与水质

污水来源为厂区除盐水站反渗透浓水。设计污水水量为600 m³/h(二期预留),实际污水水量约为130~140 m³/h。本工程设置调节池1座,用于均质均量。调节池自2023年6~11月实测数据及设计进水水质见表1。

反渗透浓水回收进水水质及设计进水水质

如表1 所示,进水水质COD 指标超过设计值,主要原因为外购生产水水质发生变化,其余进水水质指标与设计值相符。

2 工艺介绍

2.1 工艺流程

本工程工艺流程见图1。

反渗透浓水回用工艺流程

2.2 主要工艺单元

(1) 调节池。本工艺设置调节池1座,尺寸为17.0 m×11.0 m×8.25 m,有效容积1 300 m³,主要功能是调节水质、水量。池底设置搅拌,防止污泥沉底。

(2) 高效沉淀池。本工艺设置高效沉淀池2 座,单座处理量为363 m³/h。设置配水渠、混合池(尺寸为2 m×2 m×6 m)、絮凝池(尺寸为4.5 m×4.5 m×6 m)、沉淀池(尺寸为7 m×7 m×6.5 m)。混合池内设置搅拌机,絮凝池内设置导流筒和搅拌机,沉淀池内设置刮泥机,设置斜管填料,斜长1 m,倾角60°,孔径∅=80 mm,体积49 m³。沉淀池直径∅=7 m,主要功能是除硬、除硅。高效沉淀池工艺流程见图2。

高效沉淀池工艺流程

目前工业废水除硬的主要方法:① 化学法:石灰-纯碱法、石灰-石膏法、石灰软化法等;② 离子交换法;③ 膜分离法:反渗透法、纳滤法、电渗析法等;④ 物理法。工业废水除硅的方法:① 物理化学法:镁剂脱硅、铝盐脱硅、铁盐脱硅、石灰脱硅等;② 离子交换法;③膜法:反渗透法、超滤法、纳滤法;④ 物理法。本工艺设计采用石灰-氢氧化钠-碳酸钠-氯化镁法进行同步除硬除硅,通过实际运行数据分析该工艺的运行效果,为日后废水处理领域同步除硬除硅工艺奠定基础。

(3) V 型滤池。本工艺设置V 型滤池2 座,每座两格,单格尺寸:长×宽=7.5 m×3 m。池内装填滤料衬托层粗石英砂(粒径2~4 mm)100 mm,滤料均质石英砂(粒径0.95 mm)1 200 mm,单座V型滤池处理量为355 m³/h,主要功能是去除悬浮物。

(4) 自清洗过滤器。本工艺设置自清洗过滤器4台,过滤精度为100 μm,单台处理量为170 m³/h,主要功能是去除机械杂质,防止机械杂质刮破超滤膜丝。

(5) 超滤。本工艺设置超滤4 套,膜面积55.7 ㎡/支,68 支/套,单套处理量167 m³/h,主要功能是截留去除水中的悬浮物、胶体、微粒、细菌和病毒等大分子物质。

超滤工艺具有固液分离效果好、占地面积小、自动化程度高、运行管理方便、经济运行成本低等优点,这些优点使得以超滤为核心的水处理技术得到了广泛的应用。超滤技术是以机械筛分为主要分离机理,通过压力驱动实现过滤分离。超滤技术对水源中颗粒物质及原生动物有极好的去除效果,有效保证了处理水质。本工艺采用超滤进行预处理,为后端反渗透提供合格水质。

(6) 反渗透。本工艺设置反渗透5 套,其中一级反渗透4套,浓水反渗透1套,一级反渗透与浓水反渗透可以串联运行,也可以并联运行,其中一级反渗透膜数量为168 支/套,单套处理量为150 m³/h,设计回收率75%。浓水反渗透膜数量为132 支/套,单套处理量150 m³/h,设计回收率50%,主要功能是截留水中的各种无机离子、胶体物质和大分子溶质,从而获取净制的水。

反渗透膜是一种模拟生物半透膜制成的具有一定特性的人工半透膜。当把溶剂和溶液(或把两种不同浓度的溶液)分别置于此膜的两侧时,纯溶剂将自然穿过半透膜而自发地向溶液(或从低浓度溶液向高浓度溶液)一侧流动,这种现象称作渗透。浓溶液随着水的流入而不断被稀释,当水向浓溶液流动而产生的压力P 足够用来阻止水继续净流入时,渗透处于平衡状态。平衡时,水通过半透膜从任一边向另一边流入的数量是相等的,即处于动态平衡状态,此时的压力P 称为溶液的渗透压。渗透是自发过程,而反渗透是一种非自发过程。在进水(浓溶液)侧施加压力以克服自然渗透压,当高于自然渗透压的操作压力施加于浓溶液侧时,水分子自然渗透的流动方向就会逆转,进水(浓溶液)中的水分子部分通过半透膜(反渗透膜)成为稀溶液侧的净化产水,这个过程叫做反渗透。本工艺采用反渗透产出合格产水并回用。

(7) 臭氧催化氧化池。本工艺设置臭氧催化氧化池2 座,单座容积170 m³,池内装设催化剂,单座处理量75 m³/h。臭氧稳定池1 座。臭氧发生器1 套,臭氧最大产量30 kg/h,用压缩空气制取氧气作为氧源,配套制氧机、冷干机、干燥机、空压机,主要功能是通过臭氧催化氧化分解浓水中的残留有机物,并提高该股污水的可生化性。

臭氧催化氧化是当下应用较多、效果较好的一类废水深度处理技术,其通过水体中催化剂与臭氧的协同作用,产生大量的羟基自由基(·OH)等活性物质,这些活性物质可以实现对大部分有机污染物的高效去除,最终将其矿化成无污染的二氧化碳和水。本工艺采用臭氧催化氧化技术处理反渗透浓水,后续进入曝气生物滤池再处理。

(8) 曝气生物滤池。本工艺设置曝气生物滤池2组3 级,单格尺寸:长×宽×高=5 m×5.5 m×6 m,共6 格。池内装设聚氨酯改性填料,高度3.5 m。池内配套膜管式曝气器,主要功能是进一步去除残留COD、氨氮,确保出水稳定达标。

曝气生物滤池(Biological Aerated Filter,简称BAF),属于新型生物膜法污水处理工艺。与传统生物滤池不同,曝气生物滤池除了利用生物膜的氧化降解特性,还利用了生物膜内部的反硝化特点与生物絮体的生物絮凝吸附、水解作用。本工艺采用曝气生物滤池处理催化氧化池来水,处理后达标排放。

3 工程运行数据

3.1 出水水质要求

反渗透浓水处理后出水要求回用至厂区除盐水站,设计的主要水质指标见表2。

渗透浓水处理后水质指标

3.2 高效沉淀池运行数据

本研究选取2023年6月至2023年11月数据进行分析,因水质特性,运行期间碳酸钠、氯化镁、氢氧化钙、聚合硫酸铁均未投加,仅投加阴离子PAM 与氢氧化钠两种药剂,并用浓硫酸回调pH。运行效果分析如下,为日后废水处理领域类似工艺运行提供参考。

3.2.1 钙离子去除情况

运行期间高效沉淀池进水钙离子浓度在58.8 ~414.9 mg·L-1之间,均值为235.0 mg·L-1;运行期间出水钙离子浓度在0.0~32.6 mg·L-1之间,均值为7.8 mg·L-1。钙离子的平均去除率为96.7%。运行结果如图3所示。

钙离子去除情况

3.2.2 镁离子去除情况

对2023年6月至2023年11月数据进行分析。运行期间高效沉淀池进水镁离子浓度在17.9~181.4 mg·L-1之间,均值为60.9 mg·L-1;出水镁离子浓度在0.0~29.0 mg·L-1之间,均值为6.0 mg·L-1。镁离子的平均去除率为90.0%。运行结果如图4所示。

镁离子去除情况

3.2.3 硅去除情况

对2023年6月至2023年11月数据进行分析。运行期间高效沉淀池进水硅含量在7.7~98.0 mg·L-1之间,均值为59.4 mg·L-1;出水硅含量在1.8~37.7 mg·L-1之间,均值为12.6 mg·L-1。硅的平均去除率为78.8%。运行结果如图5所示。

硅去除情况

3.2.4 COD去除情况

对2023年6月至2023年11月数据进行分析。运行期间高效沉淀池进水COD 含量在20~401 mg·L-1之间,均值为95 mg·L-1;出水COD 含量在45~265 mg·L-1 之间,均值为83 mg·L-1。COD 的平均去除率为12.6%,可见高效沉淀池对COD有一定的去除能力。

3.2.5 总磷去除情况

对2023年6月至2023年11月数据进行分析。运行期间高效沉淀池进水总磷(以P 计)含量在0.10~0.46 mg·L-1之间,均值为0.27 mg·L-1;出水总磷(以P 计)含量在0.05~0.28 mg·L-1之间,均值为0.17 mg·L-1。总磷(以P 计)的平均去除率为37.0%。运行结果如图6所示。

总磷去除情况

3.3 超滤运行情况

对2023年6月至2023年11月数据进行分析。运行期间超滤进水COD 含量在45~265 mg·L-1之间,均值为83 mg·L-1;出水COD 含量在41~286 mg·L-1之间,均值为79 mg· L-1。COD的平均去除率为5%,可见超滤在该种水源情况下对COD的去除率不高,主要功能为去除悬浮物。

3.4 反渗透运行情况

3.4.1 脱盐情况

对2023年6月至2023年11月数据进行分析。运行期间反渗透进水电导率在3 484~6 076 μs·cm-1之间,均值为4 712 μs·cm-1;出水电导率在39~162 μs·cm-1 之间,均值为93 μs·cm-1。平均脱盐率约为98%。运行结果如图7所示。

脱盐情况

3.4.2 COD去除情况

对2023年6月至2023年11月数据进行分析。运行期间反渗透进水COD 含量在41 ~286 mg·L-1之间,均值为79 mg·L-1;出水COD 含量在2 ~13 mg·L-1之间,均值为5 mg·L-1。COD的平均去除率为93.7%。运行结果如图8所示。

COD去除情况

3.5 臭氧及BAF运行情况

因该系统产生的废水污染物指标低于园区污水处理场接收指标,出于运行成本考虑,臭氧及BAF 未投用,系统产生废水直接排放至园区污水处理场。

4 技术经济分析

本项目工程建设总投资9 933 万元,其中设备购置费1 606 万元,主要材料费2 734 万元,安装工程费1 215 万元,建筑工程费2 449 万元,其他费用1 929万元。

运行成本方面,项目建成后主要运行成本为电费和药剂费用,经统计计算,该项目运行成本为2.52 元/m³,园区排污费为9.85 元/m³,外购生产水价格为3.3 元/m³,项目建成后,目前工况按60%回收,实际处理量为135 m³/h,每日处理量为3 240 m³。每日产生的经济效益:(3 240×9.85)-(3 240×2.52+3 240×0.4×9.85-3 240×0.6×3.3)=17 399元/d,折合635万元/a。

5 总结

(1) 本项目实际运行结果表明,高效沉淀池在仅投加PAM 和氢氧化钠两种药剂的情况下,对反渗透浓水中钙离子、镁离子、硅有良好的去除效果。钙离子的平均去除率达到96.7%,镁离子的平均去除率达到90.0%,硅的平均去除率达到78.8%。对反渗透浓水中COD、总磷也有一定的去除率,其中COD 平均去除率为12.6%,总磷平均去除率为37.7%。

(2) 本项目实际运行结果表明,反渗透平均脱盐率达到98%,平均COD去除率达到93.7%。

(3) 对于厂区除盐水站反渗透浓水采用预处理+双膜法的处理工艺,出水能够达到厂区除盐水站补水水质标准。

(4) 厂区除盐水站反渗透浓水经处理后达到60%回用与生产,产生的经济效益非常可观。